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存在关键规律

2025-05-15 09:32来源: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阮溦副教授团队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心肌梗死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首次从分子层面揭示了心肌损伤与人体生物钟之间的内在联系,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并非随机发作,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一天中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临床数据显示,清晨6点至中午12点是心肌梗死高发且预后较差的时段,而下午3点左右则是心脏自我保护能力最强的时刻。研究团队通过人类心肌组织样本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多组学分析,发现生物钟核心蛋白BMAL1与缺氧反应因子HIF2A在特定时间段形成复合物,能够激活心脏保护基因AREG,从而增强心肌对缺血的抵抗能力。 这项研究不仅为心肌梗死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还提出了"依时给药"的创新治疗策略。研究团队建议在心脏保护力最弱的清晨使用川陈皮素激活保护通路,在保护力最强的下午使用vadadustat药物增强心功能。这一发现为未来重大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方向,强调了"因时而治"在精准医学中的重要性。

心肌梗死“生物钟密码”破译

信息线索追踪


南亚季风变化趋势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南亚夏季风演变规律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分析过去300万年间地球不同暖期的气候数据,结合三种典型未来增暖情景,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南亚夏季风的变化特征。南亚夏季风关系到10多...

科技日报 | 2025-05-18 10:12

"南亚季风变化趋势研究:全球变暖影响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分析过去300万年间地球不同暖期的气候数据,结合未来增暖情景,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南亚夏季风的演变规律。这项研究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南亚夏季风影响...

| 2025-05-18 10:12

科学家破解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阮溦副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多所顶尖高校科研人员,在心肌梗死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首次从分子层面揭示了心肌损伤与人体生物钟的内在联系,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并非随机发作,其发病率和严...

科技日报 | 2025-05-18 10:12

鱼文资讯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其他索引智库

主菜单